酸堿灼傷的癥狀是什么?酸堿灼傷怎么治療?

酸堿灼傷的癥狀是什么?酸堿灼傷怎么治療?

酸堿灼傷

  工業性職業性皮膚病(industrialoccupationaldermatosis)系因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職業性接觸有害因子而發生的皮膚病。本節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工業性職業性皮膚病。酸堿灼傷(burnsduetoacidsandalkalies)多由性質較潑尼無機或有機酸、堿接觸皮膚而引起。

目錄

1.酸堿灼傷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酸堿灼傷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酸堿灼傷有哪些典型癥狀
4.酸堿灼傷應該如何預防
5.酸堿灼傷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酸堿灼傷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酸堿灼傷的常規方法

1.酸堿灼傷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1、發病原因

  常見強酸有硝酸、硫酸、鹽酸、氟氫酸、甲酸、苯酚等。強酸具腐蝕性,作用于皮膚可吸收組織水分,使組織脫水、蛋白凝固而壞死。強堿性化合物有鈉、鉀、鈣、銨、鋇等的氫氧化物。

  2、發病機制

  堿性物能溶解組織,使組織蛋白變性,脂肪皂化,細胞膜結構破壞,致使病變向縱深發展,產生溶解性壞死,且穿透及破壞均較深。二者引起的皮膚黏膜反應屬原發性刺激作用所致。酸堿灼傷的輕重與接觸的酸堿性質、濃度、接觸時間及皮膚狀況有關。

2.酸堿灼傷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接觸堿粉或蒸氣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應,偶可引起鼻中隔潰瘍,穿孔,眼部可有畏光、流淚、視力模糊和異物感等,結膜充血、紅腫,若濺入濃堿,特別是氫氧化鈉,可致角膜損傷,甚至失明。

3.酸堿灼傷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1、酸灼傷

  硝酸,硫酸,鹽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學灼傷癥狀基本相同,皮損多局限接觸局部,接觸時間短,接觸物濃度低者,僅在接觸部出現潮紅,灼癢,脫離接觸后很快消退;接觸物濃度較大,皮膚紅腫灼痛,繼而形成褐紅色腫脹,水皰,甚者發生潰瘍,壞死,愈后留有瘢痕;長期接觸稀硫酸或鹽酸可引起皮膚干燥,角化,易形成皸裂;長期接觸酸霧者可使皮膚及黏膜發生刺激癥狀,亦可發生濕疹樣皮炎改變,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潰瘍,齒酸蝕癥,潰瘍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癥,因工作不慎,也可造成眼部灼傷,鹽酸所致的燒傷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,且較易形成水皰,硝酸是一種強氧化劑,能引起組織黃染及深部燒傷,產生棕色焦痂,成為難愈的深潰瘍,硫酸透皮作用很深,接觸后立即感到疼痛,局部皮膚先變白而后變黑,形成壞死,周圍紅腫,壞死焦痂脫落形成境界明顯的深潰瘍,愈合很慢。

  氟氫酸(即40%氟化氫水溶液)開始作用緩慢,故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,輕者僅出現紅斑,劇烈疼痛,相繼于接觸部位皮膚變白,水腫,發生組織凝固性壞死,表面可起大皰,皰壁緊張,破后形成潰瘍,若有少量氟氫酸殘留,則繼續向深處及周圍滲透,壞死組織擴展可深達骨質。

  苯酚(石炭酸)具原漿毒性,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,吸水性強可引起細胞蛋白質凝固,能深達人體組織,皮膚接觸高濃度苯酚后立即變白,經歷短暫的麻木后引起局部紅腫,大皰及壞死,大量酚被人體吸收后可引起腎臟損害,酚很容易被65%的乙醇或異丙醇所中和。

  7%的甲酸(蟻酸),即可引起皮膚灼傷,皮膚黏膜被濃醋酸灼傷時有劇痛,并形成污穢的灰白色壞死組織塊。

  2、堿灼傷

  鈉,鉀,鈣,銨,鋇等的氫氧化物為強堿性化合物,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引起皮膚干燥,甲板變薄,光澤消失,接觸中等濃度者,接觸局部自覺瘙癢,發生急性皮炎,可出現紅斑,腫脹,丘疹,水皰,糜爛,如處理不當,日久可轉為慢性皮炎,接觸高濃度者于接觸局部自覺灼痛,發生灼傷,壞死,形成深潰瘍,易繼發感染,愈合極慢,愈后留有瘢痕。

4.酸堿灼傷應該如何預防

  由于本病是因為化工原料造成的局部皮膚損傷,故治療過程也是根據病因進行。對于化工行業的工作人員或者其他接觸到強酸、強堿的科研人員在進行科研工作以及工業生產的過程中,應注意佩戴防護面罩,樹膠手套、防護服等做好保護性措施,避免直接接觸造成皮膚的損傷。

5.酸堿灼傷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灼傷的嚴重程度取決于受傷組織的范圍和深度,灼傷深度可分為Ⅰ度、Ⅱ度、Ⅲ度和IV度:

  1、Ⅰ度灼傷損傷最輕。灼傷皮膚發紅、疼痛、明顯觸痛、有滲出或水腫。輕壓受傷部位時局部變白,但沒有水皰。

  2、Ⅱ度灼傷損傷較深。皮膚水皰。水皰底部呈紅色或白色,充滿了清澈、粘稠的液體。觸痛敏感,壓迫時變白。

  3、Ⅲ度灼傷是指皮膚全層灼傷。灼傷表面可以發白、變軟或者呈黑色、炭化皮革狀。由于被燒皮膚變得蒼白,在白皮膚人中常被誤認為正常皮膚,但壓迫時不再變色。破壞的紅細胞可使灼傷局部皮膚呈鮮紅色,偶爾有水皰,灼傷區的毛發很容易拔出,感覺減退。Ⅲ度灼傷區域一般沒有痛覺。因為皮膚的神經末梢被破壞。

  4、Ⅳ度灼傷是指除皮膚全層灼傷外,還傷及皮下組織如肌肉、骨骼,等也稱為毀損性灼傷。多發生于四肢末端,耳、鼻等部位,發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傷、電擊傷、熱壓傷和強酸、強堿灼傷等,修復難度大,恢復時間長。

6.酸堿灼傷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1、酸燒傷

  常見的是硫酸、硝酸、氫氟酸、鹽酸的燒傷。玻引起細胞脫水、蛋白凝固,故酸燒傷(除氫氟酸外)常不侵犯深層,但由于顏色的掩蓋,深度常不易判斷。

  早期除用大且流水沖洗外,沖洗時間不少于15min,沖洗后可以用弱堿中和;酸吸收導致酸中毒,必須血氣分析監測,并應用堿性藥物。

  氫氟酸為強烈腐蝕劑,與皮膚接觸可滲透到深層組織,溶解細腦膜,造成皮下組織乃至肌肉、骨熊壞死,并伴劇烈疼痛。早期除用大量流水沖洗外,可用10%葡萄糖酸鈣,也可局部注射,使游離氟與鈣結合成氰化鈣,減輕組織損害及疼痛。

  2、強堿燒傷

  常見者為苛性堿,氨,石灰等。堿可使組織細胞脫水與皂化脂肪,離子與蛋白給合形成堿性蛋白,可穿透到深部組織。皂化時產熱可使深層繼續壞死。痂或壞死組織脫落后創面凹陷,邊緣潛行,往往經久不愈。

  燒傷初期腫脹明顯,失液旦大,強堿燒傷后及時用清水沖洗,時間要求長一些,一般不用中和劑。

7.西醫治療酸堿灼傷的常規方法

  1、治療

  一旦接觸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,可減輕癥狀及防止深層損害(用于制造顏料的鹽酸鈦接觸皮膚,只能拭去,因用清水沖洗會導致嚴重燒傷)。然后再用中和劑如接觸酸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;接觸堿者用弱酸性溶液洗滌。外用、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均有較好的效果。急救措施對預防發生嚴重燒傷有重要意義。

  2、預后

  特別是氫氧化鈉,可致角膜損傷,甚至失明。